萬億下的爆炸,寧德時代的高估值困惑
文丨林雨秀 編輯丨杜海
來源丨正經社(ID:zhengjingshe)
2020年,最火的非新能源莫屬,沒有之一。
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,電池占據了整車約40%的成本。為此,龍頭老大寧德時代(300750,股吧)(300750.SZ)股價扶搖直上,市值直逼萬億元。
然而,風光背后,卻開年不利。
1月20日晚,德方納米(300769,股吧)公告,旗下子公司曲靖麟鐵的一個尾氣吸收塔因壓力過高、閥門失效發生爆炸,造成12人受傷。
正經社梳理獲悉,寧德時代系曲靖麟鐵的第二大股東,持股40%。
如此,新年以來,寧德時代20天內已經發生兩起爆炸事故:早前的1月7日,間接控股子公司湖南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(下稱湖南邦普)生產車間發生爆炸起火,造成1死6重傷,14人輕微傷。
布局鋰電池上游
寧德時代,即CATL,成立于2011年,是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系統提供商,主要產品為動力電池系統、儲能系統和鋰電池材料。
其前身,是消費鋰電池行業龍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(ATL),由曾毓群1999年創立。
2008年,曾毓群看到了中國新能源補貼帶來的動力電池行業商機,便專門成立動力電池部門。由于當時法規不允許外資企業生產動力電池,2011年,動力電池部門被單獨分拆出去,創立了CATL。
寧德時代處于鋰電池行業產業鏈下游,上游為鋰、鈷等原材料,中游為鋰電池材料。
中游鋰電池材料主要有:正極材料、負極材料、隔膜、電解液。其中,正極材料直接決定了鋰電池成本的高低,最常用的材料有鈷酸鋰、錳酸鋰、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(鎳鈷錳的聚合物)。
正經社注意到,隨著動力電池降價壓力與日俱增,盈利空間日益收窄,成本控制成為鋰電池企業的核心競爭之處。
為了降低成本,寧德時代開始布局鋰電池材料。正極材料領域,除子公司廣東邦普布局了廢舊電池回收業務外,還與德方納米設立合資公司曲靖麟鐵,投建1萬噸/年的磷酸鐵鋰正極項目,生產三元前驅體與三元材料。
廣東邦普是國內最大的電池回收公司,可以通過電池回收提煉生產出三元前驅體等,使鎳鈷錳鋰等資源實現循環利用,也可以通過外購材料進行前驅體及正極材料的加工生產,是寧德時代完成上游材料布局的關鍵一環。
只是,向上擴張的同時,生產安全和產品安全不容小視。
高估值支撐乏力
長期以來,寧德時代三項收入來源中,動力電池是核心,貢獻了85%以上的凈利潤。2017年-2019年,動力電池占利潤比重為89.77%、90.03%、89.55%,鋰電池材料占利潤比重為10.20%、9.58%、8.57%,儲能系統占利潤比重0.03%、0.39%、1.88%。
受新能源汽車行業補貼退坡影響,新能源汽車成本趨向傳統燃油車,下游新能源汽車的降成本壓力傳導至動力電池企業,動力電池行業毛利率呈下降趨勢。
正經社梳理獲悉,2016年-2019年、2020年三季度,龍頭企業寧德時代的毛利率從2016年的超40%下滑至2020年三季度的27.41%,主要原因就是營收占大頭的動力電池行業毛利率下跌。
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,2020年前三季度,寧德時代營收為315.22億元,同比下降4.1%;歸母凈利潤為33.57億元,同比下降3.1%;毛利率為27.41%,同比下滑1.67個百分點。此外,營收增速上年同期為71.70%,增長轉為下降;凈利潤增速較上年同期的45.65%大幅下降。
相對于下跌的業績指標,正經社注意到,寧德時代的股價真正做到了高歌猛進。2018年6月11日登陸創業板后,度過了一年多的相對平穩期;2019年11月下旬前后,風格突變,攀升的坡度極其陡峭,直至如今離萬億市值的一步之遙,區間最高漲幅接近500%。
有業內人士指出,對于寧德時代而言,2015年至2019年,公司境內業務收入占比超過95%,在國內需求總量仍承壓的背景下,2020年上半年公司出貨及產能利用率水平表現平平,在業績上并沒有消化其高達200倍左右的估值。
市占率拉鋸戰
2016年以來,中國政府要求電池企業必須滿足《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》并進入相關企業目錄,才能獲得補貼。外資電池企業被排除在外,導致寧德時代等國內有優勢的電池企業供不應求。
2019年6月份,動力電池“白名單”被宣布廢除,外資電池企業卷土重來。失去“保護傘”的寧德時代,遭到了猛烈撞擊。
正經社注意到,2020年以來,LG化學和寧德時代在全球動力電池單月裝機量排行榜上反復角逐,2020年3月,LG化學首次實現累計裝機量全球第一,直到8月都持續領先。
盡管2021年1月13日,SNE Research公布的數據顯示,2020年全球動力電池在電動車上的裝機量上,寧德時代連續第四年奪冠,全年裝機量達34GWh,市場份額達24.82%;LG新能源以31GWh的裝機量緊隨其后,位居全球第二,市場份額為22.63%。
但2020年寧德時代只能算是險勝,未來鹿死誰手目前還難下斷言。
另外,從增長率來看,2020年全球動力電池在電動車上的裝機量上達137GWh,同比增長17%,寧德時代全年裝機量達34GWh,同比增速僅3%。遠遠低于競爭對手:LG、三星SDI、韓國SKI的裝機量增幅分別達到150%、81%和284%。當然,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寧德時代在海外市場的不足。
由此可見,市場風云變幻,全面押寶國內市場的寧德時代并不能安枕而臥。
激進擴張隱憂
對于競爭,曾毓群有足夠的自信。2020年12月9日,他曾表示,鋰電行業到2025年將邁入TWh(10億千瓦時)時代。
這意味著未來五年,鋰電池的產能將會迎來十倍的擴張。屆時,動力電池以及新能源汽車的格局之爭將會更加激烈。
為了應對競爭,2019年以來,曾毓群開始產能擴張,2020年節奏明顯加快:2019年宣布擬投資231億元用于新增產能擴建;2020年新增投資規模730億元;2018年6月上市以來,規劃新增投資規模共計1260.1億元。中金公司預期,結合歷史規劃,2025年寧德時代的產能將超過500GWh。
根據SNE Research數據,2025年動力電池在電動車上的裝機量將達到1163GWh。照此估算,屆時,寧德時代的產能將接近該裝機量的50%,相比2020年24%的市場份額,以及 2020年上半年52.50%的產能利用率,寧德時代的積極擴張,似乎略顯激進。
總之,伴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,國際電池巨頭摩拳擦掌,國內企業奮起直追,現在的寧德時代內憂外患,資本市場的狂熱已經透支了它的未來。
對于上市公司而言,高估值是動力更是壓力。對于投資者來說,風險已不容小覷?!尽墩浬纭烦銎贰?/p>
關聯閱讀
寧德時代危險的財務異動
寧德時代趕時髦:前腳募到200億,后腳就宣布190億“炒股”
寧德時代牽手特斯拉,真的會得不償失嗎
比亞迪(002594,股吧)不是特斯拉,也不是寧德時代
責編|唐衛平·編輯|杜?!ば然然
聲明:文章僅供參考,勿作投資建議。投資有風險,入市需謹慎
喜歡文章的朋友請關注《正經社》,我們將對上市公司持續進行價值發現與風險警示
轉載正經社任一原創文章,均請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信息,否則視為侵權
添加客服微信號fxyayaya,新文章發布12小時后可進行轉載
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:正經社。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和訊網立場。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請自擔。